• 主管:河南广播电视台   主办: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
  • 设为首页
  • 河南县域经济网

    城市新闻:


    文化传承:打造古今辉映洛阳城

    首页 > 洛阳 > 正文

    日期:2019-09-03 09:48:53    来源:洛阳日报    

    群众代表观摩天堂明堂景区 记者 张怡熙 摄
           文化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、一座城市的灵魂。近年,我市加快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,把历史文化的保护、传承、利用作为铸“魂”之措,走出了一条保护固态、传承活态、发展业态的文旅融合之路。洛阳,这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千年古都,正成为古今辉映、诗和远方的地方。
           8月29日,市委宣传部组织“百姓看文化传承”活动,来自我市各个领域的20多名群众代表,集中观摩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建设取得的新成就,感受文旅融合发展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           “文化和旅游融合,让洛阳的颜值越来越高,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脚步越来越快!”观摩期间,群众代表纷纷称赞我市文化传承带来的城市新面貌。
           1 隋唐文化“潮”起来
           恢宏大气的瑶光殿,水光潋滟的湖面,清新雅致的景观,身着唐装的讲解员……步入九洲池景区,观摩人员被这里的气质深深打动。
           九洲池是武则天时期的皇家园林,作为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,九洲池景区荟萃了隋唐宋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。为保护展示珍贵遗址,传承历史文脉,我市实施了九洲池遗址保护展示工程。景区从今年4月开园以来,很快吸引了世界游客的目光,也成为市民的网红打卡地。
           “漫步在九洲池,仿佛自己穿越到隋唐。该景区的开放,让洛阳人更加自豪,有了更多的文化自信!”洛龙区开元路办事处工作人员刘静开心地说。
           市文保集团职工王游美自2006年开始就在我市各大景区做讲解工作,她目睹了我市文化传承创新取得的辉煌成就。
           “从‘老三篇’到‘新三篇’,我深刻感受到洛阳旅游日新月异的变化,越来越多的遗址被保护展示,十三朝古都的‘古’味儿越来越浓郁,我觉得这里就是‘诗和远方’!”王游美说。
           得知“夜游九洲”国潮节正在举办,国潮音乐节、九洲夜课、九洲光影展,让昔日的“皇家园林”变成“国潮圣地”,洛阳大唐官窑瓷业有限公司设计总监王稼很兴奋。
           他说,近年,洛阳在大遗址保护展示中干了很多大事儿,让原来在影视剧、书本里了解的隋唐洛阳城“活”起来了。作为洛阳市民,他看在眼里,乐在心里。
           站在隋唐洛阳城天堂景区的最高处,俯瞰九洲池、明堂、应天门景区相互连通、连片发展,市图书馆采编部主任张谱感慨不已:“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得以活化展示,古今辉映,再现史书记载的繁华盛世,洛阳越来越有国际范儿!”
           作为我市城市书房的配书负责人,张谱最近忙着做一件事儿:为即将开放的九洲池城市书房准备隋唐文化专题图书,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,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了解洛阳文化,了解这座城。
           2 博物馆之都“靓”起来
           宗族族谱、房田契约、婚事文书、风水占卜、合同、遗嘱分单、科举试卷与夹带……在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,各式各样的契约文书让观摩人员驻足观看。
           作为国内首座契约文书专题博物馆,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共收藏契约文书近6万件,种类丰富、内容全面。
           为一座博物馆而来这座城。近年,市委、市政府着力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,倾力打造博物馆之都,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。穿梭在洛阳的大街小巷,一抬头也许就会和一座博物馆邂逅。
           “我很骄傲洛阳拥有这么多特色鲜明的博物馆,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洛阳的厚重文化,让我们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。”市文化馆外联部主任高登峰说。
           作为博物馆之都建设的参与者,洛阳民俗博物馆馆长王支援表示,作为洛阳旅游“新三篇”的重要一篇,我市博物馆之都建设正如火如荼。作为一名老文物工作者,他感到特别欣慰,希望自己更加努力,为实现2020年全市建成开放100家博物馆的目标勤奋工作。
           3 文化产业“火”起来
           “去年一年,星海音乐厅就举办钢琴演奏会100多场,其中不少是惠民演出,我们想让更多的市民感受音乐文化的魅力。”在明堂景区东侧的天心文化产业园星海钢琴文化艺术馆,一首悠扬的钢琴曲之后,艺术馆负责人封竣译为大家介绍企业的运行情况。
           产业园内,绿树成荫,一栋栋红砖建筑和充满创意元素的招牌装饰,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。2017年,天心文化产业园依托国机重工(洛阳)建筑机械有限公司废弃的老旧厂房而建,在“保护工业遗产、延续城市文脉、发展文化产业”理念指导下,实现了“腾笼换鸟”,人气越来越旺,盘活了洛阳旅游夜经济。
           园区内的澄明之境阅读馆内,小朋友们席地而坐,静静阅读。进门最显眼处的洛阳文化专架上,《洛阳伽蓝记》《洛阳十三朝》《老城逝光》等洛阳文化类书籍很受欢迎。
           该阅读馆创办人、四川人谭俊梅对洛阳文化情有独钟。她说,阅读馆每周开设公益课堂,传播洛阳文化,服务周边居民,让“阅读拥有更多可能性”。
           天心文化产业园项目总经理郑少峰介绍,目前产业园人气很旺。近年洛阳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,在洛阳做文化产业,大有可为。他对洛阳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有信心。
           4 文化惠民“实”起来
           兴洛湖畔,栈道逶迤,白墙灰瓦,竹影婆娑。此次观摩的最后一站是兴洛湖城市驿站,读者满座或立或坐,捧书而读。
           “我住在唐城御府,以前没有城市书房,都是爸爸妈妈买书给我看。现在可好,我整个假期几乎每天都来,我最喜欢看曹文轩和杨红樱的书。”洛龙区行知小学三年级学生杨若惜说。
           洛龙区翠云路街道泉舜社区工作人员孔琳,就住在该城市驿站附近。工作之余,她总爱到这里看书。她说,一个城市只有光鲜的外表还不行,需要有文化滋养。城市书房已经成为洛阳的文化地标,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,提升了洛阳的文化品位和内涵。
           数读文化传承
           ●博物馆之都建设
           我市现有各类博物馆、纪念馆70家,博物馆总数和三级以上博物馆数量均居全省第一。据统计,2017年,我市各类博物馆共接待游客817万人次;2018年,接待游客840万人次;2019年,仅牡丹文化节期间就接待游客近90万人次。
           ●城市书房建设
           2018年,全市共建成开放城市书房110座。2019年,全市计划建设城市书房57座,目前,共开放城市书房145座。预计到10月,全市城市书房可超过160座。(洛阳日报记者 常书香)

    (声明: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,如是转载内容,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。如发现政治性、事实性、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。)
    (责任编辑:王梦瑶) 

    下一篇:强化监管 压实责任 以安全生产实绩践行使命担当
    上一篇:陆港多式联运 产品远销海外

    关于我们 |本网动态 |人员名单 |版权声明 |广告服务 |联系我们 |法律顾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