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是“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”的决胜之年。昨日,全市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推进会召开,通报了我市今年以来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情况,并对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部署。
记者从会上获悉,截至9月30日,我市今年优良天数已达191天,多项指标在全省和汾渭平原城市中排名靠前。进入秋冬季,我市将着眼标本兼治,确保“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”目标任务圆满完成。
前9个月优良天数达191天
2020年,我市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为PM2.5年均浓度控制在每立方米57微克以下,PM10年均浓度控制在每立方米103微克以下,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控制在16天以内,优良天数达到238天以上。
截至9月30日,我市综合污染指数为4.657,同比下降19.8%,同比改善率在全省和汾渭平原城市中均排第1位。今年前9个月,我市优良天数为191天,同比増加61天。我市前9个月的PM10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78微克,同比下降22.8%,下降幅度在全省排第2位,在汾渭平原城市中排第1位;PM2.5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44微克,同比下降24.1%,下降幅度在全省和汾渭平原城市中均排第1位。
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稳步推进
2020年,我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共确定12大类200项具体任务,截至9月底,56项已经全部完成,其他的也在稳步推进。
今年前9个月,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煤耗量为1406万吨,完成节点控煤目标。今年以来我市共停运2台13.5万千瓦、2台16.5万千瓦、1台7.5万千瓦燃煤机组,目前已拆除2台。此外,我市城市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50.5万平方米。
我市加快推进城市建成区高排放企业搬迁疏解工作,今年共确定35家企业退城搬迁改造,目前已完成28家,正在按计划实施搬迁退出7家。截至目前,我市确定的城市建成区77家退城入园企业,已有63家完成任务。
今年前9个月,全市铁路货运量达到1351.9万吨,火电、钢铁、焦化、电解铝等行业铁路运输量达1126.8万吨。全市16家拥有铁路专用线的大型工矿企业和新建物流园区,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铁路占比在80%以上。
此外,我市在工业污染及挥发性有机物治理、“散乱污”企业整治、扬尘污染治理等重点工作中,持续加力,施以重拳,取得扎实成效。
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着眼标本兼治
秋冬季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时段,我市将着眼标本兼治,扭住重点一抓到底,聚焦瓶颈攻坚克难。
“治标”,我市将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——
●工业减排
10月底前完成砖瓦、砂石开采、有色金属采选等重点行业无组织排放治理。抓好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锅炉、工业炉窑、水泥行业企业等的监测验收。加大挥发性有机物(VOCs)污染治理力度,加快工业园区和企业集群集中喷涂中心、集中处理中心建设。
●燃煤减量
对县(市)区和重点耗煤企业开展专项督查,加快新安万基2×30万千瓦热源机组建设,实施好涧西、西工区域末端供热管网改造和孟津、偃师“引热入洛”配套工程建设。10月底前,完成以煤、石油焦等为燃料的工业炉窑的清洁能源替代改造,年底前完成主城区燃煤机组基本“清零”任务。
●机动车尾气达标
全面完成国Ⅲ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淘汰年度任务,加大遥感监测、路检路查、入户抽检力度,严厉查处超标排放行为。加强油品质量管控,坚持“挖幕后、断链条、打黑油、端窝点”,严厉打击生产、销售、储存和使用不合格油品行为。
●扬尘管控
统筹抓好工地、道路、露天堆场、企业生产等领域的扬尘治理,常态化抓好拆迁工地全程湿法作业和线性工程工地分段施工,加大高速公路、快速路、中心城区道路扬尘污染治理力度。
●秸秆禁烧
严格落实行政村(社区)秸秆禁烧主体责任,建立网格化监管制度,充分利用蓝天卫士等技术监控手段,确保火情第一时间发现、第一时间报告、第一时间处置。进一步推进秸秆肥料化、饲料化、燃料化、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,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。
●重污染天气管控
对纳入应急减排清单的企业实施停产限产,对纳入清单的施工工地实施停止涉土涉气作业,对城市建成区及周边进行重点布防,对国Ⅳ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严格执行“橙色及以上等级预警全面停止运输”。
“治本”,我市将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——
●产业结构调整
对纳入淘汰目录清单的产能和企业坚持一企一策,严格按淘汰标准要求,做到真关停、真淘汰。加快推动中心城区耐火材料、铸造、有色冶炼、化工等高排放行业企业退城搬迁,年底前确保完成第二批33家企业搬迁改造、2家关闭退出任务。重点对宜阳铸造、伊滨钢制家具、偃师制鞋和摩托车等产业进行升级改造。加快推动环保装备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引进落地,年底前完成我市节能环保产业规划编制。
●能源结构调整
水电方面,加快洛宁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进度,推进嵩县抽水蓄能发电项目前期工作;风电方面,利用洛阳作为低风速风电场开发重要区域的优势,因地制宜抓好风力发电项目;太阳能方面,在已完成年度任务的基础上,持续抓好光伏发电项目;地热方面,加快构建地热供暖产业服务体系,研究完善支持政策,因地制宜推进地热供暖项目建设。
●空间结构调整
围绕推动南部生态涵养区与北部城市发展区协同发展、实施“一中心六组团”城市发展战略、优化中心城区“三大板块”空间发展格局。合理布局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,加快商业步行街、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和疏解外迁。持续抓好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,加快绿带、绿道、绿廊和生态通风廊道建设。
●运输结构调整
重点推进伊电集团、中储物流、万基集团铁路专用线建设,引导洛拖、洛轴、洛矿等重点企业回归铁路运输,确保年底前伊电集团铁路专用线建成运营、万基集团铁路专用线主体完工。加快推进华晟物流、中储物流等重点物流园区建设,进一步完善城市配送体系和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,提升货运“最初一公里”和“最后一公里”服务效率。加快轨道交通、快速路、立交、主干道、综合交通枢纽、组团高速等重点项目建设,争取早日建成投用。(洛阳日报记者 李三旺 白云飞)
(声明: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,如是转载内容,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。如发现政治性、事实性、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。)
(责任编辑:田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