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风起洛阳》剧照(图片由爱奇艺提供)
岁末,网剧《风起洛阳》风靡社交网络。一夜之间,人人都想来洛阳:饕客眼馋流水席、胡辣汤,驴友向往龙门山色、南市遗迹,汉服爱好者只为身穿汉服,漫步隋唐洛阳城九洲池、应天门等景点中,过一把穿越的瘾……
该剧改编自马伯庸的作品《洛阳》,讲述了武周时期一群出身不同的人为调查“洛阳悬案”而发生的系列故事。其以精良的制作品质、影视化的诗意表达,再现了洛阳盛世及中华厚重的古都文明,再一次将河洛文化热推向了高潮。
连日来,人民日报客户端、中国新闻周刊、中国文化报等主流媒体纷纷聚焦这一现象级文化传播作品,称“洛阳已成为年轻男女向往的国风之都”。截至26日18时,《风起洛阳》播放平台热度值突破8500,获赞513.3万,#风起洛阳#微博主话题词阅读量39.7亿,讨论量970.5万。
“洛阳是十三朝古都,历史文化底蕴深厚,能够通过这样新潮的方式‘出圈’,作为洛阳人我感到由衷自豪,我要用这部剧向更多人推荐洛阳!”洛阳青年刘晓钰说。
一座城成全一部剧,一部剧带火一座城。《风起洛阳》不仅让洛阳重新焕发青春的活力,更为“洛阳IP”打开了一条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全新路径。
眼下虽是寒冬时节,但每当夜幕降临,洛邑古城华灯初上,仍有不少游客身穿汉服在古城中游览、拍摄短视频,沉浸式感受洛阳的古都气象。
“穿着汉服漫步古城,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的洛阳,太美了!”90后汉服爱好者悠悠说,她会将自己在洛阳拍摄的视频发至各大视频网站,邀请更多汉服爱好者来洛阳打卡。
值得期待的是,《风起洛阳》主题酒店、大型沉浸式剧本杀、VR全感电影等不久将落地洛邑古城,日后游客来到洛邑古城游玩,可以穿越到《风起洛阳》的故事中,住进主题酒店,成为剧情的亲历者。
近日,大型实景沉浸式剧本杀《万象龙吟》即将亮相隋唐洛阳城明堂天堂景区的消息备受关注。游客在这里,将融入《风起洛阳》中万象神宫、天之圣堂等熟悉的建筑场景,装扮上隋唐盛世的华服、妆容,还将偶遇不良人,剧情故事及线索将融入整个景区,游客还可以比拼积分,竞争大唐第一神探。
洛阳大学生小斌第一时间和同学们在线上购买了跨年场的门票。“我们平时都是剧本杀爱好者,实景体验还是头一次。”小斌对这次跨年文化游充满期待,“实景剧本杀文化氛围拉满,不仅有历史情节,还能沉浸式体验景区,相信会非常有趣!”
今年以来,我市把打造文旅品牌矩阵作为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,着力打好“盛世隋唐”牌,打造独具魅力的隋唐文化标识,助推文旅文创成支柱。
从春节的《唐宫夜宴》,到七夕的《龙门金刚》,再到岁末的《风起洛阳》,频出的文化爆款让河洛文化从年初“红”到了年末,也让“盛世隋唐”成为洛阳文旅一个立得住、叫得响、传得开的知名品牌。
前不久,隋唐洛阳城遗址天街北延保护展示工程(四期)项目建设已完工并对外开放,由御道、车行道、林荫道、坊门、坊墙、生态水渠等历史元素组成的天街古朴典雅,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好去处。
未来,随着天街北延保护展示工程的持续推进,隋唐历史文化与空间氛围融入城市,将不断擦亮“行走洛阳、读懂历史”文化品牌,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底蕴。(记者 李冰)
延伸阅读
今年以来,我市充分发掘利用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,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打造特色突出、以人为本、效益多元的文旅产业,把文化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发展优势。
——活化非遗资源,弘扬黄河文化。《玄奘传说》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,《牡丹传说》等27个项目入选省级非遗名录。
——推进文艺惠民,优化公共服务。围绕建党百年主题,开展“河洛儿女心向党”阅读推广活动500余场、文化惠民演出778场。
——截至今年11月,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10508.57万人次,旅游总收入869.22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38.32%和36.42%。
——今年,全市新增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、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10个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5个、休闲观光园区5个,市级研学旅行承办机构达38家。
——强化对外宣传,扩大国际影响。以青年视角输出城市形象,与抖音合作开展“抖in洛阳——城市美好生活节”系列活动,活动总曝光量破5亿次。 (李冰)
(声明: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,如是转载内容,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。如发现政治性、事实性、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。)
责任编辑:王一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