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阳墓地位于伊川县鸣皋镇徐阳村一带,是由市考古研究院主持发掘的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。从2013年9月至今,徐阳墓地考古发掘工作已历10年,取得了丰硕的考古成果,并跻身“202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”。
通过勘探,考古工作者在徐阳墓地发现了2600多年前的陆浑戎墓葬群,这是中原地区首次发现的戎人遗存。从公元前638年陆浑戎迁入中原到公元前525年晋灭陆浑戎,陆浑戎在伊川立国113年。从出土文物可以看出,百余年间,这个来自西北的游牧民族在保留自身习俗的同时,不断向中原先进文化看齐,主动融入华夏文明。
“精巧的工艺和带有异族特色的风格,透出浓浓的游牧民族气息。”在“鉴往知远——新时代考古成果展”展厅内,一对亮闪闪的金耳环和一件鎏金铜牌饰颇为惹眼,下方的简介说明了其特殊的身份来历。“从各地考古发现来看,单耳陶罐、青铜短刀剑、青铜动物纹牌饰、小件金银饰品等,是戎人墓葬中比较典型的随葬品,这些物品在徐阳墓地中均有发现。”徐阳墓地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、市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吴业恒介绍,“202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”评语提到,徐阳墓地为研究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迁徙与融合、文化交流与互动提供了重要资料,其所表现出的文化融合与嬗变,是华夏文明先进性与包容性的重要体现。
该展览展出的铜鍑出自徐阳墓地西区,高和宽均约5厘米,看上去像个带耳朵的“小酒盅”,这样的器型也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特有的。较大的鍑,一般被认为是一种炊具。在某些时候,它还是重要的礼器,用于祭祀、丧葬礼仪活动,与中原地区西周时期的铜鼎意义差不多。
展览现场的编钟、石磬等文物,同样是文化融合的“证据”。从风格上看,它们与春秋时期中原地区的同类器物高度一致,反映出陆浑戎上层贵族对于华夏礼乐文化的尊崇。不过,考古人员介绍,从实用性上看,钟磬配套数量不甚完备,而且未发现锉磨等校正、调音的痕迹,演奏功能或有所欠缺,说明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用性。
市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,该院近年多次举办考古成果展,宣传展示最新考古成果,下一步将加强对考古成果的挖掘展示、阐释,让更多人能够了解丰富多彩、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。
(声明: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,如是转载内容,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。如发现政治性、事实性、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。)
责任编辑:刘安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