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来,市教育局按照市委关于教育资源布局优化调整部署要求,在统筹谋划7所高中外迁和8所高中改造工作的基础上,积极转变思维理念,探索现代化学校建设,加快推动教育发展内涵提升,以教育资源扩容“加法”激发教育优质发展“乘法”。
“加法”加的是什么?此前,我市不少高中“蜗居”在城市区,有的住宿楼不够,很多学生得选择走读;有的体育设施不足,做课间操操场都要“隔日用”;有的受条件所限,连洗澡的地方都没有……高中教育资源扩容迫在眉睫。
今年秋季学期,总投资30多亿元、占地1281亩的7所新建现代化高中开学,城市区普通高中学位由4.7万个增加到5.1万个;11月,8所未迁建高中改造工程一期陆续完工,学生住宿条件差、洗澡难等紧迫问题得到改善。
同时,市教育局坚持梯次补位办学,将高中外迁腾退的校园用于义务教育办学,提供学位约1.73万个;计划改扩建初中9所,新增学位约1.47万个;改建九年制学校1所,新增学位2500个,学位补充倍增效应明显。
“乘法”又如何体现?正如孙楠所说,搬入新校园后,师生们的精气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这种变化的背后,其实是理念之变、制度之变。
在推进7所高中外迁时,市教育局同步开展现代学校制度建设,在硬件脱胎换骨的同时加快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。
洛阳外国语学校将书院制办学理念嵌入到年级组团建筑群,每个年级均拥有独立的阅读空间和活动空间;市第二高级中学围绕航天特色学科建设,将教师发展中心、学生成长中心和“陈冬航天馆”组团设计,更好地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精神……
“过去,我们高中过于依赖招揽优质生源、集中资源的培养方式,往往会出现育人成效不高、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不足等问题。”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针对这些问题,全市探索实施了普通高中增值性评价、成长性评价措施,并引导中小学校由唯分数、唯成绩转变到“五育并举”、全面发展。
其中,增值性评价、成长性评价重点考查学校在各自基础上进步发展、成长转化的“幅度”,改变以往千人一面、单一评价方式,有利于形成公平竞争态势,持续激励薄弱学校发展。
对标“百年名校”,瞄准“国内一流”,实施贯通式、一体化课改,将全面育人理念融入内涵发展……思路一变天地宽,教育理念的转变、模式的变革,提升的不仅是学校品质功能、教学质量,也在无形中激活洛阳教育发展的“一池春水”,为洛阳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(声明: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,如是转载内容,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。如发现政治性、事实性、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。)
责任编辑:刘安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