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中原腹地的黄河明珠,洛阳兼具南北气候之长、河山拱戴之势,融合了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,孕育了蔚为大观的生物物种,也成为近悦远来的森林城市、园林城市和宜居宝地。
生态保护离不开顶层设计。今年4月,省政府正式批复《洛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—2035年)》。规划按照“应划尽划、应保尽保”的原则,将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,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771平方公里,真正以高标准规划引领高水平保护。
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,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。针对产业结构较重、能源结构偏煤、交通结构偏公路等结构性问题,我市坚持以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,加快推进产业布局优化,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,一手抓风口产业培育壮大,实现“散乱污”动态清零,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。
绿色是生态的最美底色。随着科学精准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,全市森林资源总体呈现数量持续增加、质量稳步提高、功能不断增强的发展态势,森林覆盖率达45.8%,远超全国全省平均水平。在此基础上,各地全面推行“林长制”,相继建立涵盖自然保护区、湿地公园、地质公园、风景名胜区等类型总面积达14.12万公顷的42处自然保护地,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。
山川秀美,关键在水。纵横密布的河湖、星罗棋布的湖库,为美丽洛阳画上了最灵动的一笔。近年,全市大力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创建,通过以点带面、以条段带动流域的方式,铺展开“河畅、水清、岸绿、景美、人和”的美丽幸福河湖新画卷。去年以来,全市成功创建3条省级、6条市级、18条县级美丽幸福河湖,提升改造河段279.9公里,新增达标堤防158.7公里,新建滨水慢行道234.7公里、亲水平台5.5万平方米,真正实现“治好一条河,幸福一方人”。与此同时,各地科学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,实施一批小流域、坡耕地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,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连年实现“双下降”。
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,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,我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,持续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、美丽洛阳建设取得显著成效,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。
(声明: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,如是转载内容,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。如发现政治性、事实性、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。)
责任编辑:李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