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主管:河南广播电视台   主办: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
  • 设为首页
  • 河南县域经济网

    城市新闻:


    文旅富民兴区 老城焕新出彩

    首页 > 洛阳 > 正文

    日期:2024-08-23 10:01:18    来源:洛阳日报    
           夜幕降临,在洛阳地铁1号线洛邑古城站出入口,穿着汉服的游客让“万国衣冠拜冕旒”的盛唐气象在千余年后得以重现。
           “汉服国潮,风起洛邑”,这两年,老城区靠着独特的汉服体验场景和氛围火爆出圈。今年暑期,老城古城片区日均客流量达8.2万人次。
           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强调,要围绕做强新文旅产业深化改革,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文旅资源开发和价值转化路径,不断开创新文旅产业发展新局面。
           “这两年老城区持续火爆出圈的背后,正是聚焦市委赋予的新定位,持续推进思维理念变革,深刻践行新文旅发展理念,因地制宜探索走好‘人民文旅’之路的生动写照。”老城区委书记赵书政表示。
           思路一变天地宽
           老城区作为洛阳最早的建成区,历经3000年未曾断代,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肌理完整,发展文旅产业优势明显。
           前些年,老城区产业定位不明晰。2023年洛邑古城出圈后,市委主要领导到老城区调研进一步明确,要把文旅产业作为主攻方向,锚定文旅风口,盘活存量资产,做大产业规模,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。
           按照市委要求,老城区积极顺应城市旅游发展趋势,紧抓新文旅风口,践行“颠覆性创意、沉浸式体验、年轻化消费、移动端传播”理念,更好满足游客消费需求。
           理念之变促思路转变,思路一变则天地宽。老城区推动所有要素向有利于新文旅发展的方向聚合,所有党员干部都朝着新文旅产业聚力,形成了握指成拳发展新文旅的氛围。
           经过一年多实践,以洛邑古城为代表,老城一跃成为热门的网红打卡地之一,也成为继“老三篇”后,更受年轻人追捧的洛阳文旅新名片。
           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老城区共接待游客约1894.97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约142.11亿元。
           一切围着需求转
           昨日一大早,负责人王靖华急匆匆来到天心校场里文化创意产业园。这里与洛邑古城一路之隔,正对标上海新天地石库门特色街区进行改造提升,植入新场景、导入新业态。
           “这里对洛阳特色街区而言是个补短板项目,必须打造成精品。”王靖华表示,大到街区尺度、动线设计,小到门店招牌、外摆造型,各项施工都在精雕细琢,力争园区国庆节后投用,给老城文旅添点“新”意。
           这两年,老城区文旅火爆出圈,积极投身其中的市场主体、市民越来越多。同时,老城区发展新文旅的路径也日渐清晰,那就是一切围着需求转。
           ——适应从内容引领向场景引流转变趋势,持续打造沉浸式场景。
           把整个辖区分为五大文旅片区,让游客沉浸式体验“一步一景”“一街一景”“一区一景”。游客喜欢在灯笼前打卡拍照,洛邑古城就打造灯狮画桥、隋唐集市、文峰暮鼓等30余处场景,布置7000余盏花灯、羊皮灯,盛唐时期“万国来朝”即视感铺天盖地。
           ——适应从传统观光向深度体验转变趋势,持续丰富消费业态。
           着一身秀禾服,体验一场具有皇家气派的汉服婚拍之旅;点一杯咖啡,感受老城的文艺与浪漫;品特色小吃、看汉服展览、听Live House、住古巷民宿、享City Walk……与隋唐洛阳城宫城区一墙之隔的天心文化创意产业园,一系列文旅消费新场景、新业态、新体验令人目不暇接。天心文化创意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,这些新业态的火爆让大家对未来信心满满。
           ——适应从景区旅游向城市旅游转变趋势,持续提升服务配套。
           在实施古城“一横三纵”肌理保护时,从呈现古城风貌和保护城市肌理出发,对现有街巷按5米到7米规划设计,适当拓宽道路,改造水电管网等基础设施,引导居民按规划改造民宅发展民宿、餐饮店铺,留下了老住户,定格了市井味、烟火气。去年以来,老城区一鼓作气,建成公共停车场12处,增加停车位1400余个,新增道路停车位2000余个,新(改)建公厕22座,积极缓解超大人流停车难、如厕难问题。
           类似的举措还有许多。积极适应市场新趋势,老城区的“人民文旅”实践,逐步显现出富民兴区的巨大牵引作用。
           2023年至今,在洛邑古城周边1平方公里内,汉服店从18家增至900余家,年客流量超3000万人次,旅游收入220亿元,带动3万余人就业,新文旅产业成为该区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优势的民生产业、幸福产业。
           一子落而满盘活
           前不久,家住顺城街的张建武把自家房子改造成民宿。“我家几代人一直住在老城,对这片土地很有感情。借着洛邑古城火爆的东风,我在家门口找到了赚钱新门路。”张建武说。
           文旅出圈,让越来越多的老城人吃上了“旅游饭”,挣上了“旅游钱”。
           比如,新生社区通过盘活闲置楼宇,发展了一大批汉服店和写真馆,带动集体年收入700余万元。比如,天心文化创意产业园每天客流量达7000人次,跨年夜吸引超3万人次年轻人狂欢。还比如,经营两家汉服店的李冰洋,旺季时候月收入达15万元,他逢人便说以前想都不敢想。
           古城火了,客商也来了。今年4月以来,老城区先后召开6次古城片区招商推介会,签约总投资4.6亿元的民宿、餐饮、音乐餐吧等64个项目。
           发展新文旅,给老城干部群众精气神带来的转变,似乎更大。
           一年多来,老城党员干部跑遍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苏州等地学习发展文旅理念方法;区领导全员分包重点文旅项目,每天到项目现场盯进度。
           “我开店,街道帮我协调店招设计”“民宿刚开业生意不好,专人教我做直播”“招商服务流程规范、简洁高效”,“90后”汉服爱好者王媛、开民宿的皮俊青、成功进驻的企业家李春生等,对老城区党员干部的上门服务赞不绝口。
           在党员干部带动下,越来越多群众积极参与进来。非遗传承人李菲用“浆面条味英语”为外国游客义务翻译,热心群众吕彦强化身为志愿者提供“NPC”服务……一系列暖心行为让每一名游客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。“洛阳人太热情了,服务也很周到,点赞!”来自成都的刘辉高兴地说。
           “人民文旅”聚的是人气,巩固的是党的执政基础。正如南关街道贴廓巷社区党支部书记姜楠所言,在大环境影响下,大家主动投身新文旅,一门心思赚钱,矛盾问题自然就少了,基层治理效能就有效提升了。
           “现在老城文旅火了,就盼着政府能再多想些点子,让旅游市场一直红火下去,给普通百姓带来更多实惠。”工农社区居民张金栋代表了许多老城人的心声。
           和张金栋一样,如今在老城区,企业、商户、群众纷纷投身新文旅,协力打造“常来常新”的引流密码,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目标:实现文旅长红,老城焕新出彩。
           洛报融媒记者 李东慧 孙小蕊 通讯员 乔永峰

     
    (声明: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,如是转载内容,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。如发现政治性、事实性、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。)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责任编辑:李丹

    下一篇:擦亮作风建设“金色名片”
    上一篇:我市举行政府治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创新专题辅导

    关于我们 |本网动态 |人员名单 |版权声明 |广告服务 |联系我们 |法律顾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