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明秋(右)看望黄炳玉老人
昨日9时许,位于涧西区景华路上的一栋老式临街楼房里,68岁的杨明秋跨上一层层台阶,来到位于2楼东侧的一家住户门口,从兜里掏出钥匙打开房门。“黄阿姨,我回来啦,您今天早上吃饭没有啊……”她的声音像往常一样,非常亲热。
穿过走廊,卧室的床上坐着一位白发老人,她扭脸看到杨明秋,一边笑,一边伸出右手迎接她。
42年前结下情谊,一对师徒成了好朋友
白发老人名叫黄炳玉,今年90岁,她的老伴儿李振鹏(已过世),和杨明秋的爱人齐五明(今年69岁)曾经是同事。他们之间的故事,要从1980年说起。
当年,27岁的齐五明进入单位的技术部工作,认识了比他年长28岁的李振鹏。“李师傅为人随和,也很有耐心,从怎么画图纸到设计、安装,一步一步地教我。”齐五明回忆说。接触时间长了,俩人成了朋友,经常互相串门儿。齐五明年轻,遇到李振鹏家里有买煤、搬煤等的力气活,就主动揽下来;闲暇的时候,俩人下棋、聊天,高兴的时候还会喝两杯。
就这样,李振鹏和齐五明的关系亦师亦友,结下了深厚的情谊。齐五明说,虽然自己并没有真正拜师,但是在他心里,李振鹏是工作中的
“我要是走了,家里有事,麻烦你帮帮忙”
一转眼,时间到了2005年,李振鹏已经退休多年,两家的
没想到,当年6月,80岁高龄的李振鹏去世了;同一年,齐五明的母亲也走了。办完两位老人的后事,杨明秋和齐五明专门说起了黄炳玉的事情。“齐五明,以后你就当认了一个妈,你平时对老妈啥样,咱对黄阿姨就啥样。”当时,杨明秋这样对齐五明
妻子说的这番话,齐五明
10多年间,暖心的事情一件件
照顾师娘黄炳玉老人的事情,就这么定了。黄炳玉年龄大了,身体也不太好,于是,齐五明养成了一个习惯:每天上下班路上经过黄炳玉家,总要拐到小区里看一眼,如果老人在楼下散步或者晒暖,他就上前打个招呼;如果见不到老人,他必定要上楼转一圈,看看有没有事儿。
齐五明和杨明秋退休后,齐五明在外地找了份工作,不能经常回家,杨明秋就承担起照顾黄炳玉的任务。米面油、肉蛋奶,她隔三岔五买好,送到老人家却不收钱;老人肠胃不好,她学会熬“又软又香”的大米粥,加上蔬菜和肉末,各种营养都有了;老人不爱说话,她给老人解闷儿……
“别怕,别怕,我在这儿!”2021年冬天的一个早上,黄炳玉在家里不小心摔了一跤,坐在地上浑身
坐在沙发上,黄炳玉掰着指头一件件事儿念叨:“小区改造,家里通了暖气,这钱是他们出的;家里马桶坏了,他们掏钱给我换了新坐便器;我生病住院,杨明秋端屎端尿不嫌弃;一天打好几个电话,一有空就往我这儿跑,人家家里也有好多事情啊……”
他们视老人为亲人,老人赠房子表谢意
种种感动之下,黄炳玉老人作出了一个决定:把自己居住的这套房子赠给齐五明夫妇。“我没啥感谢他们的,也没有其他东西,只有房子还值些钱,能表达我的心意。”黄炳玉说。
“我们有房子,这是老人的安居住所,不能要。”知道老人的心意后,齐五明一直拒绝。“你们如果不要,我夜里都睡不好觉,不要我也得给。”黄炳玉多次对齐五明说。
去年,为了让老人心安,齐五明按照老人的意思办理了房产过户手续。事后,杨明秋才知道这件事。“以后老人有事需要用钱,咱俩啥也别说,把这些钱拿出来。”对于黄炳玉老人以后的生活,夫妻俩再次达成一致。
齐五明和杨明秋坚持照顾黄炳玉老人的事情,感动着身边的一些人。老人所在社区的工作人员说,他们在入户走访时,经常能看到杨明秋正在陪伴老人,俩人有说有笑,其乐融融。
“多年来,一直对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这么好,有原因吗?”有人曾经这样问齐五明和杨明秋,在采访时,记者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。“只有一个原因,家家有老人,人人都会老。”杨明秋牵起黄炳玉的手轻轻抚摸着,“几十年的相处,黄阿姨就是我们的长辈和亲人,我也有老去的那一天,所以我希望黄阿姨的晚年生活,能够过一天开心一天。”她笑着说。(洛报融媒·洛阳网记者 李岚 通讯员 郑玉平 文/图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