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最新打造的6大VR情境中,体验身临其境的探险旅程;在“文化织旅”中,了解古法织布技艺;在“迭谷寻香”中,体验炒茶、制香囊的乐趣;在“豆蔻年华”中,感受“一方石磨一捧豆”的来之不易;在“触摸汉字”中,传承活字印刷的非遗文化……更有“军事拓展”“豫见自然”专题课程,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提升团队配合、协作执行的能力,在探究中发现科学奥秘、领悟自然之美。一堂堂精品研学课程将人文山水与现代数字技术深度融合,绘就了一幅香鹿山镇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多彩画卷。
近年来,香鹿山镇以市委、市政府“151”工作部署和县委“三高四最”工作思路为指引,加压实干、争创一流,坚持党建示范引领,聚焦产业升级,突出航空航天、高端轴承、休闲食品三大主导产业扩能提升,全力实现工业增效;以城市提质为抓手,统筹城乡融合发展,大力发展花椒、辣椒、果蔬等特色产业,推动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;全面推进“三村”建设,深度挖掘文旅资源潜力,推动文旅产业驶入发展“快车道”。
2020年,香鹿山镇依托赵老屯村的人文底蕴和村落风貌,建设了赵老屯民俗文化村。然而,由于市场化运作机制不成熟、缺乏科学管理和合理规划,该项目一度陷入“建而不兴”的困局,村集体几乎无实质性收益。面对这一现实,香鹿山镇坚持“边运营,边优化”,多措并举让文化“活”起来。
2023年12月,赵老屯村与知名专业研学单位深度合作,共同开发出“基于乡情、学生立场、实践体验、内省外显”的特色研学课程。2025年1月,香鹿山镇又对赵老屯文旅项目进行了重磅升级,重点打造“赵老屯研学基地2.0版本”,单日接待量可达1000人。该基地不仅增设了6大VR体验场馆,包括“恐龙时代大冒险”“埃菲尔铁塔云游记”“深海寻宝大冒险”“珠穆朗玛大冒险”“嫦娥探月大冒险”“万里长城大作战”等互动项目,还同步升级教室、厨房、卫生间等基础设施,建立完备的安全应急预案体系,确保团队研学的高效与安全。自2025年3月中旬正式运营以来,赵老屯研学基地迎来爆发式增长。截至目前,已接待中小学生2万人次,真正实现了以研促旅、以旅助农。
这样的变化并非偶然。在乡村振兴背景下,香鹿山镇坚持以文促旅、以旅强村的发展思路,主动转变文旅发展模式,通过探索因地制宜、差异化的运营路径,实现了从“单点推动”到“链式联动”的突破,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乡村文旅发展新路径。
如果说赵老屯村是“文化+科技”融合探索的成果代表,那么下韩村则是“生态+新媒体”驱动的新式样本。
踏上香鹿山镇下韩村月亮湾的乡间小道,远处的山花夹道盛开,孩子们的笑声与画板上的色彩交织成一幅动人的图景。而在几年前,这里还是一个交通不便、游客稀少的普通村庄。“以前哪能想到我们这村会有城市游客天天来?现在,一到节假日,村口总是停好多车,饭店都得提前订。”说起村里的变化,下韩村村民王大爷满脸喜色。近年来,香鹿山镇紧紧抓住城市近郊游、亲子游、研学游兴起的新趋势,依托下韩村优美的山水资源,深度挖掘生态、人文与产业潜力,改造窑洞建设精品民宿,结合传统院落风貌,推出“农家乐+文创+田园体验”的全新接待模式,逐步将其打造成集写生、踏青、住宿、餐饮于一体的综合型乡村文旅示范点。今年年初,由某短视频平台知名博主投资建设的“北山小院”饭店落户下韩村,主打柴火鸡汤、黄河大鲤鱼等特色农家菜,这种将生态餐饮与乡村美学融合的就餐体验,结合精致庭院设计和线上传播,迅速“出圈”。同时,该饭店带动周边食材供应、手工艺品销售、农户就业等形成良性循环,成为香鹿山镇文旅转型“点爆破、面带动”的鲜活样本。
随着大众旅游需求从观光式向沉浸式、从标准化向个性化转变,站在发展新起点上的香鹿山镇将持续推进“乡村+文旅+产业”的融合发展思路,深刻把握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的时代命题,以创新为引领,不断优化产品服务供给,不断探索旅游发展的新理念、新模式、新路径,不断在文旅兴镇、产业强村的道路上,走得更稳、更远。
以文塑旅,以旅强村。香鹿山镇正在用一笔一画,描绘出一幅以文化为魂、旅游为笔、产业为色的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。
张翔 王馨怡 文/图
(声明: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,如是转载内容,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。如发现政治性、事实性、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。)
责任编辑:李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