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宁德时代全球十三大生产基地之一,洛阳基地是我市紧盯新能源风口招引的“龙头工程”,按“灯塔+零碳”工厂标准分4期建设,全部投产后年产值近千亿元,将带动百余家配套企业集聚,成为洛阳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的核心引擎。
走进基地一期车间,机械运转声此起彼伏。“目前一期已建成3条电芯生产线、10条PACK生产线,累计产值突破100亿元!”现场负责人介绍,“这里生产的麒麟电池采用宁德时代第三代CTP技术,支持整车1000公里续航和4C快充,已成为小米等品牌热门车型的核心动力源,产品供不应求,生产线24小时连轴转。”
二期项目建设节奏同样紧凑。记者在现场看到,电芯厂房四段洁净车间施工量已完成60%,设备安装调试正紧锣密鼓推进。“二期预计今年四季度投产,可新增年产30GWh电芯产能,为洛阳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注入强劲动能。”项目建设指挥部联络员张林林说。
三期和四期最热闹:塔吊林立、焊花飞溅、机械轰鸣,工人分3班昼夜赶工。“核心厂房主体建至35%,配套辅房基础施工任务完成过半,四期桩基施工基本完成。”洛阳工控新兴能源项目负责人段中梁指着施工图介绍。项目引入智慧管理系统,通过模块化施工、划网格“包片”加快进度;高温天送清凉到施工一线,实施错峰作业,管理人员24小时值班,确保问题“发现即解决”。
问题不过夜,建设“零阻碍”。项目进度为啥这么快?答案藏在“服务”里。
“我们实行‘指挥部+专员’24小时跟踪,目标化、项目化、节点化管理,每周开调度会,现场能解决的当场拍板,需要协调的限时督办,确保问题不过夜。”张林林说。除了周边 道路拓宽、员工宿舍食堂收尾,当地还开通“项目服务直通车”,从手续到招工全程帮办,“企业只管抓建设、搞生产,其他事交给我们”。
随着一期满产、二期冲刺、三期和四期攻坚,宁德时代洛阳基地的“磁吸效应”正持续释放。目前,已有10余家上下游配套企业签约落户伊滨,涵盖电池隔膜、结构件、物流运输等领域。“以前找供应商要跑全国,现在下楼就能谈合作。”一名进驻企业负责人坦言,“产业链近了,成本降了,效率高了。”
“项目全部投产后,将带动洛阳新能源电池产业形成‘正极材料—结构件—电芯—PACK—回收’全链条。”伊滨区相关负责人说,下一步将围绕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,持续完善“链长+专班”机制,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落地,助力洛阳从新能源电池制造基地向新能源产业集群跃升。
夜色渐深,基地灯光越发明亮。塔吊探照灯、车间指示灯、工人安全帽头灯交织成“奋斗的光海”。这里是工厂的成长史,更是洛阳抢占新能源风口的注脚——当“洛阳速度”遇上产业风口,新能源电池产业高地正加速崛起。
(声明: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,如是转载内容,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。如发现政治性、事实性、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。)
责任编辑:张家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