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一天,这样的场景都在鼎·书咖上演,这不仅因为其处于社区服务中心、学校、政务机关等的“十字路口”,还因为这里的环境独具特色:推门而入,葱茏绿植肆意生长,枝叶交叠间,一排排错落有致的书架映入眼帘,社科名著与儿童读物整齐排列,既有舌尖美食的香气,更有精神食粮的墨香,书页翻动声与杯碟轻碰声交织成独特韵律。
这韵律如何形成?这家小店的85后主理人韩静说,2023年,她接手这家店时就打定主意,不能只做一家普通的咖啡店。“社区里缺个能让人坐下来歇歇脚、充充电的地方,单纯卖咖啡撑不起这样的功能。”她琢磨着,要让这里成为居民愿意常来的“第三空间”。
于是,韩静首先想到了书。她与洛龙区图书馆达成合作协议,让书架上的书籍能定期更新。时政读物与文学经典并肩而立,儿童绘本与科普书籍相邻摆放,满足了不同年龄段、不同需求居民的阅读需求。
“书是这里的根,有了书,就有了灵魂。”韩静说,每当看到家长带着孩子来,孩子们扎进绘本世界,大人们捧着书静静阅读,她就觉得这条路走对了。
光有书还不够,韩静观察到社区居民的日常需求,大胆在本地书咖中开辟出轻食赛道。她带着团队研究本地风味,把洛阳水席的元素融入简餐,将当季新鲜食材做成小炒,再配上现调的饮品,让居民在享受精神滋养的同时,也能满足味蕾需求。“你看,现在不少上班族午餐来这儿,一份简餐配本书,吃得舒服,还能放松。”韩静指着店内正在用餐的人们说。
书咖的成长,离不开社区的助力。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到韩静的想法后,主动牵线搭桥,帮她对接资源、宣传推广,每逢节假日还一起策划读书分享会等活动。韩静也投桃报李,把书咖变成社区活动的共享空间,免费提供场地帮助社区开展志愿服务、居民议事等活动。
两年时间过去,鼎・书咖的这份独特韵律愈发彰显。咖啡香、饭菜香与油墨香相互交融,来这儿的居民越来越多,有“打工人”、学生,还有来谈事的创业青年、带娃的家长…… 这里早已不是单纯的商业场所,更成了社区的“文化会客厅”、居民的“生活加油站”。
(声明: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,如是转载内容,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。如发现政治性、事实性、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。)
责任编辑:张家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