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主管:河南广播电视台   主办: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
  • 设为首页
  • 河南县域经济网

    城市新闻:


    洛阳:写好德字文章 构建乡村德治格局

    首页 > 洛阳 > 正文

    日期:2019-10-22 11:30:33    来源:洛阳网-洛阳日报    
           法安天下,德润人心。日前,市委印发《关于深入推进党建引领、“三治”并进、服务进村(社区)的实施意见(试行)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提出将实施以学促德、以规立德、以文养德、以评树德等4项工程,进一步强化基层德治支撑作用,着力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气,推动基层治理行稳致远。
           以学促德
           打通理论走向基层“最后一公里”
           日前,孟津县戏剧协会会盟分会组织人员到孟津县康之源养老院慰问演出,《十九大精神照亮孟津新农村》《农家小院》等节目唱进了老人们的心里,引来阵阵掌声。
           今年以来,在“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”活动中,会盟镇因势利导,专门组织文艺能人创作剧本、编排演出,并定期送戏进乡村,用百姓话向广大群众宣传解读党的理论创新成果。
           实施德治,要通过各种形式感召群众,充实群众的精神生活,规范人们的行为。《意见》提出,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育广大农村(社区)党员群众,持续开展“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”活动,打造一批具有洛阳特色的宣讲示范基地,推动基层理论宣讲更富实效,打通理论走向基层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           今后,我市将进一步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三级试点建设,逐步形成以县为中心、乡(镇)为所、村为站的三级网络。同时,深入推进“学习强国”学习平台等的学用工作,广泛动员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运用“学习强国”学习平台开展学习活动,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、落地生根。
           以规立德
           用文明乡风滋养人心
           主题教育开展以来,在伊川县半坡镇孙村,家风家训馆、民风民俗馆和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伊川独立团孙村纪念馆,成为当地涵养文明乡风和党员群众学习历史、传承家风的好去处。
           近两年,该村通过开展“立家规、习家训、传家风”活动,定期组织群众看道德教育短片,帮助群众明道德事理,编排百姓听得懂、看得透的文艺节目,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,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精神风貌。
           按照《意见》,我市将坚持教育引导、实践养成、制度保障三管齐下,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,融入文明公约、村规民约、家规家训。
           为培育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,我市将以改善群众精神风貌、提高乡村文明程度、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为重点,抓好各级文明村镇创建活动。争取到2020年,县级以上文明乡镇在70%以上,县级以上文明村在50%以上。
           今后,我市将建设提升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家风家训馆,组织群众广泛开展“讲家史、谈家训、立家规、正家风”活动,把“反对铺张浪费、反对婚丧大操大办、反对封建迷信、打击黄赌毒、树立文明乡风”作为重要内容。力争到2020年,85%以上的行政村建立“一约四会”,县级以上文明村全覆盖。
           以文养德
           传承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
           随着歌曲《母亲》悠扬的弦律响起,一群耄耋老人在子女的搀扶下走上舞台。近日,在嵩县库区乡万安村孝老节上,评选“好媳妇”、共同包饺子等活动,让全村老幼其乐融融。
           为使乡村德治实现常态长效,去年以来,嵩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、村民自治为根本、法治为基础、德治为保障推进“三治”并进,着力打造了一批充满活力、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,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德治力量。
           《意见》要求,我市将深入开展文化、科技、卫生“三下乡”活动,加大对乡村题材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扶持力度。深入推动农家书屋提质增效,加强基层文化人才培养,积极培育扎根农村的戏曲、乐器、广场舞等乡土文化能人,着力推动基层文化文艺繁荣发展。
           为传承、发展、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,加大对国家级、省级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,今后,我市还将加强“乡愁乡情”特色规划和保护修复,建设乡愁博物馆,发展“记住乡愁”特色体验旅游。到2020年,25个国家级、52个省级传统村落得到有效保护提升,争取更多传统村落列入国家、省传统村落名录,助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。
           以评树德
           强化榜样的道德引领作用
           家住高新区徐家营办事处丰润路社区的党员孙喜玲,多年来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毫无怨言,树起了尊老爱老的良好家风,为此,孙喜玲家荣获全省“最美家庭”称号。在孙喜玲的影响和带动下,她所在的楼栋逐渐形成了孝老爱老的良好风尚,被辖区称为“孝心楼”。
          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。按照《意见》,我市将充分发挥“道德模范”和“最美洛阳人”的品牌影响力、感染力和引领力,每两年开展一次“道德模范”评选活动;探索建立“道德评判团”,推动设立“善行义举榜”,大力开展“好媳妇”“好婆婆”评选活动,弘扬道德新风。
           今后,我市将按照“摆放有序整齐美、卫生清洁环境美、花木茂盛绿化美、知礼明仪文明美、恩爱融洽和谐美”的“五美”标准,全面开展“五美庭院”评选活动。
           我市还将开展“河洛新乡贤”评选活动,市级每年推选出10名“河洛新乡贤”,充分发挥新乡贤践行核心价值观、管理乡村公共事务、促进邻里关系和谐的积极作用,将榜样的力量转化为助力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共同行动。(洛阳日报记者 李梦龙)

    (声明: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,如是转载内容,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。如发现政治性、事实性、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。)
    (责任编辑:王梦瑶) 

    下一篇:坚定“四个自信” 担起政治责任 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
    上一篇:洛阳:落实校园“陪餐制” 全面推行“明厨亮灶”

    关于我们 |本网动态 |人员名单 |版权声明 |广告服务 |联系我们 |法律顾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