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近日召开的全市产业发展暨下半年经济工作推进会上,“有解”思维成为关键方法论。市委书记江凌强调要实实在在帮企业,以“有解”思维解决企业痛点堵点问题,用好入选全国制造业新型技改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“双试点”机遇,下大力气推动规上工业企业“三化改造”全覆盖,着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,传递出以“有解”之钥解千钧之锁的行动自觉。
企业兴则城市兴,企业强则城市强。当前,经济下行压力持续传导,不少企业都在负重前行。同时,各类支持政策不断加码,又为企业创造出宽松适宜的发展环境。当此困难与机遇并存之际,我们唯有将“有解”思维作为核心理念,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,方能帮助企业在行业洗牌中立于不败之地,筑牢实体经济根基。
“有解”思维,解的是痛点之急。企业遇到的堵点难点,就是企业帮扶的工作重点。比如手续审批,我们应严格落实万人助万企例会制度,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际问题,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;比如资金问题,要加大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和政策性贷款争取力度,将省政府下发的清欠专项债券当作“救命钱”,严守红线直达企业;比如人才引育,要利用好“政录企用”等平台机制助企引才用才……只有瞄准痛点、对症下药,才能以精准举措帮助企业破冰突围。
“有解”思维,解的是转型之钥。“三化改造”不是选择题,而是关乎存亡的必修课。针对企业“不愿改”“不会改”的症结,我们必须用好“双试点”等机遇,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免费诊断,增强企业的改造意愿;聚焦全市产业重点领域,培育和引进一批专业服务商,“一企一策”为企业策划改造项目、提供改造方案;在积极争取专项奖补资金的同时,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“三化改造”的支持力度,不断拓宽企业改造资金渠道。
“有解”思维,解的是生态之困。产业生态的优良决定企业发展的快慢。目前,我市产业生态还有一定薄弱环节,必须进一步强化企业思维、效率意识、市场观念,从企业视角找准优化产业生态的着力点,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行为的干扰,持续营造更加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环境,以营商沃土滋养发展热土。
疾风知劲草,风雨砺担当。自觉将服务企业视为分内之责,以“学查改,服务保障实体经济,推动高质量发展”专项行动为抓手,把帮扶工作做得更实、更透、更有效,我们定能于艰难处踏出新路,于崎岖中开辟坦途!
(声明: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,如是转载内容,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。如发现政治性、事实性、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。)
责任编辑:张家琛